部门:教育学院办公网 日期:2023-09-25 08:52:55 访问次数:11次
为积极响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战略,贯彻落实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学校加快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目标,推动学院全球教育治理人才的培养,2023年9月初,英国365集团组织师生赴新加坡开展交流实践活动。该活动是教育学院“E起看世界·全球胜任力提升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新加坡交流团由教育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欧阳璠、于洁两位老师带队,与14位本科生、2位博士生一起走进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NIE)、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SUTD)等高校探访、交流及学习。
9月5日,师生一行到达新加坡国立大学(NUS)中文系拜访徐兰君教授。徐教授及其博士生李若琳以“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教育”为题与浙大师生展开讨论,讲座围绕新加坡国立大学本地对中国文学、历史、宗教与哲学的研究展开介绍,带领浙大师生从文学、历史与哲学等视角重新审视教育现象与问题。这次讲座及交流丰富了同学们的学术见解及视野,加深了英国365集团与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之间的联系,鼓励同学们超越国界、超越学科领域,深入思考当代社会的重要议题。
第一站,我们拜访了新加坡的世界顶级名校——新加坡国立大学。在校的学姐带领我们游览校园,走进课堂,深入感受世界顶级名校的魅力。这里的大学没有高高的围墙,反倒像一个景点一样,入校不需要提前预约申请,给人的感觉很开放,我们可以坐着校内巴士免费参观。新加坡国立大学非常大,面包店,健身房,咖啡店,图书馆,校舍等建筑服务设施应有尽有,而这只是它的冰山一角。因为在新加坡国立大学里,最不缺的是学子们好学的精神,这里遍布着小型讨论室,学生们在这里进行头脑风暴,擦出思维的火花。——赵思琦
9月6日,学院交流实践团师生一行到访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NIE)。Wenli Chen教授及其博士生吕倩如与郑莉珊以“NIE教师培养体系及哲学内涵”为题,与浙大师生展开交流,并带领交流团师生参观NIE各学科中心,围绕NIE学院育人理念、学术课程设置、硕博生培养方案、学术研究成果等内容展开了深入的介绍。随后,交流团师生与两位博士生同学就“研究生就读体验及其对全人发展的影响”及“留学申请经验与NIE硕博培养体系”等话题展开交流,老师及学姐们鼓励同学们多多了解不同学校的培养模式,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看看更为广阔的世界;博士生前辈们则分别分享了申请经验、读博感受与学术体验,并结合双方背景进行了国内外博士生活差异的讨论。
在当地学校同学的带领下,我们得知国立教育学院(NIE)不仅是南洋理工大学的关联研究机构,也是新加坡的核心教师培训中心,兼具研究与社会服务的双重角色。NIE不仅为本地和国际学生提供全面的硕士和博士教育,还设计了一系列行政与专业发展课程,服务于教师、教育工作者、研究员、政策制定者及其他专家。南洋理工大学为我展现了一个国际化、卓越、充满创意的学术环境。它的出色研究能力、国际化的学术文化以及对学生实践与创新的鼓励,让我深受鼓舞。
——高唯真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们的健身房,不仅器材众多,整个健身房的包容性做得很好,大门的设置也考虑到了一些行动不便的同学。——马嫣然
9月7日,学院交流实践团师生一行到访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SUTD),展开了一次深入的学习调研活动。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Teo Tee Hui教授及其研究助理项茂洋以“项目式驱动的教学设计及教育创新理念”为题与浙大师生展开交流,讲座中对SUTD文化历史、育人模式、创新精神、产品精神等方面展开介绍,交流团参观了学校多个“做中学”教学实践工作坊和产品制作现场,深入了解SUTD项目式学习的教学理念和协作学习实践方法,师生们对STEM教育理念与实践产生了新的深刻体验与见解。
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SUTD)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与前两所学校不同,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是一所关注技术应用的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强调项目化学习。SUTD将理论与实际项目结合得非常紧密,这种教育方法让我深入了解了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让学生不仅学到了理论知识(设计人文理念),还培养了解决实际挑战的能力(3D打印等项目实操)。当地的老师向我们介绍到,几乎每一位SUTD的学生家里都有一台3D打印机,帮助他们随时制作模型,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需求。——张力尹
本次交流活动中,同学们也融入新加坡生活,参观了新加坡国家美术馆、植物园、海洋馆等地,真正感受了新加坡非正式教育理念与多样的社会文化。
当我走进新加坡国家美术馆时,和国内美术馆不同,那儿的美术馆会有许多儿童观赏、临摹。因为在新加坡,学校规定每位学生必须在每个学期去新加坡国家美术馆参观,我想这也许就是“润物细无声”的美育教育。真正的美育教育不是用一两门课程来填充学生,而是通过观察生活,感受到生活的美丽。——朱熠璠
新加坡的场馆科普设计,可以说颇有巧思。比如新加坡的海洋馆是以海的层次为链条,对不同层次的海洋生物进行介绍,并融入海洋生物的分类;虽然在事实上,孩子们记不住那么多的海洋动物,但或许可以形成一个归类的逻辑线条,将海洋生物的样貌、习性与特点与其生活的环境相互联系起来,形成海洋生物与其环境相互影响的大概念。这比分散的生物介绍有趣得多!——陈依婷
在新加坡的街头巷尾,我看到了来自中国、印度、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国家的人们和文化的融合。在新加坡,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和谐共存,相互尊重。这里的居民用各种语言交流,尊重彼此的宗教信仰和传统文化。这种文化包容性让我感到温暖和鼓舞,在我看来,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一步。——袁佳莹
本次交流活动让交流实践团师生亲身体验新加坡的文化教育氛围,加深其对中新两国教育差异的理解。与当地的学生和教授面对面交流,线下感受新加坡的教育与学术情况,拓展了同学们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同时,通过这次文化交流项目,面对面与国外高校师生探讨教育问题,聆听国际专家对教育热点问题和发展趋势的解析,同学们对新加坡的文化多样性与社会凝聚力都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提升了国际交流和跨学科认知能力。
内容来源丨新加坡暑期交流实践团
2023年9月22日